新闻资讯

山东港口青岛港正式启动全国首创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

青岛1月19日电 (记者 胡耀杰)1月19日,在青岛海关监管所属董家口海关关员监管下,山东港口青岛港开展保税原油混兑调和,首票参与混兑的原油分别来自刚果和安哥拉,分别于去年12月底和今年1月初在海关监管下卸船进入保税仓库。此举标志着全国首创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正式启动,同时也标志着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油品政策首个项目正式落地。

据悉,混兑后的原油将于近期通关出库进入中国国内市场。从海关监管角度看,保税原油混兑调和涉及保税物流管控、原产地认定、完税价格审定、商品检验等多项海关监管制度集成创新,在中国国内尚属首例。

据介绍,炼厂从全球采购原油后通常不能直接使用,需要根据不同的生产装置和产品需求进行一定配比的混兑调和。此前,我国地炼企业使用的是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混兑的原油。因为在国外混调,换小船中转,导致运费提高,到岸原油价格大幅增加,影响和制约了国内原油炼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地方炼化企业来说,原油混兑调和业务更便捷、更经济,能有效解决每批次采购量小、资金压力大等困难,大幅降低了采购成本,除了能够满足地炼客户对保税油品质量、数量等多方面的要求,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新模式扩大了港口保税原油的经营范围与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贸易商、炼化企业的满意度,实现效益最大化。

作为重要的全球原油贸易集散中心,山东港口青岛港2017年以来连续三年油品吞吐量超越亿吨,在全国沿海港口名列第一,中国每六吨进口原油就有一吨在青岛港上岸。保税原油混兑业务市场空间广阔,预计未来1至3年内可形成稳定的保税原油混兑业务量,为地方贸易发展贡献可观的外贸量。

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山东既是中国工业大省,也是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这里集聚着40多家地炼和石化企业,总炼油能力1.65亿吨,产能占全国地炼企业产能总量的60%以上。2019年,我国进口原油约5.06亿吨,居世界第一。其中,山东口岸进口1.65亿吨,占全国原油进口量的32.5%,居全国首位,占全球贸易量的7%。(完) 【编辑:房家梁】

  • 海南民族地区热带农产品“新花样”成为致富“新动力”
  • 开盘:美股周四开盘涨跌不一 市场聚焦特朗普关税不确定性
  • 中国黑客组织攻击美国关键基础设施?中方回应
  • 多地试水核酸自采,采样质量同等重要
  • 重庆北碚山火3处火点已灭2处 火情总体可控
  • 2021《大地之声》音乐会将举办 郎昆担任总导演
  • 深化“多规合一”改革 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 小萌娃展示大能量 中国儿童滑步车超级联赛在安徽广德举办
  • 垄断知识分享就是添堵
  • 基本面 | 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同比下降,12月环比增长0.1个百分点
  • 北京两协会倡议:严打影院强制租售3D眼镜等行为
  • 台风“马鞍”致雨量上升 海南海口暴雨预警升级为红色
  • 土耳其大选前不愿冒险,瑞典芬兰加入北约或再等数月
  • 布尿布代替一次性尿布,关税让美国父母和婴童用品企业焦虑
  • 外国政要积极评价和支持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 关键词: